酸化水在外科手消毒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
酸化水在外科手消毒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
【摘 要】酸化水是新一代环保型消毒液,缩短了外科手消毒的时间,使外科医生在急诊抢救中能更快地投入到手术抢救工作中。本文通过介绍酸化水在外科手消毒中的应用,对传统的外科手消毒与酸化水消毒不同方式进行对比,认为酸化水在外科手消毒中应用的优点。
【关键词】酸化水;外科手消毒;应用;效果观察
有研究证明经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%[1],所以手卫生已成为降低医院感染可行重要的措施。近年来,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,酸性氧化电位化水(简称酸化水)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消毒剂在国内外逐步得到广泛应用,已成为医院感染预防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。
1 酸化水的基本概念及特点
1.1 酸化水的基本概念
1.1.1 酸性氧化电位水系普通自然原水(如自来水等)中加入少量氯化钠(低于0.1%),经过特殊的离子交换隔膜电解装置进行微电解处理,在阳极区产生的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(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,ORP)和低pH值的特殊离子水。
1.1.2 酸化水的ph值为2.2~2.7,氧化还原电位位(orp)1100mv以上,有效氯含量为20~60ppm,对皮肤及粘膜无刺激性。实验证实,酸化水作用30秒,即可杀灭大量细菌。且在与光线、空气及有机物接触过程中,酸化水可逐渐还原成普通自来水,因此酸化水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环保消毒用剂。
1.1.3 酸化水的特点
杀菌谱广: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、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;
杀菌迅速:30秒即可杀灭细菌、病毒等病原微生物;
使用方便:现场制取,可大量供应,随时生成,随时使用;
无毒、*:残留性极低,对皮肤有适度护理作用;
2 酸化水外科手消毒与传统外科手消毒的区别
2.1 传统外科手消毒方法
2.1.1 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,并按要求修剪指甲;
2.1.2 取适量的肥皂或者皂液刷洗双手、前臂和上臂下1/3;
2.1.3 流动水冲洗双手、前臂和上臂下1/3;
2.1.4 使用清洁毛巾*擦干双手、前臂和上臂下1/3;
2.1.5 进行外科手消毒时,应将适量的手消毒剂认真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、前臂和上臂下1/3,充分揉搓2~6分钟,用洁净流动水冲净双手、前臂和上臂下1/3,用无菌巾*擦干;如果使用免洗手消毒剂,则充分揉搓至消毒剂干燥,即完成外科手消毒。
2.2 酸化水外科手消毒方法
2.2.1 手部揉搓:取适量酸化水按七步洗手法揉搓,清洗双手和腕部,重点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臂皮肤的皱褶处;
2.2.2 前臂及上臂:左右交替揉搓前臂和肘部及肘上10cm,揉搓一遍时间为3分钟;
2.2.3 流动水冲洗;
2.2.4 干手: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、前臂和肘部及肘上;
2.2.5 使用免刷手外科手消毒剂完成外科手消毒。
2.3 区别对比
2.3.1 相对比传统外科手消毒方法,酸化水外科手消毒只需30秒~3分钟,可及早投入抢救急救手术;
2.3.2 使用酸化水洗手后,皮肤光滑、无粗糙干裂现象,无皮肤过敏;
2.3.3 对环境无污染:使用后可还原成普通水
2.3.4 腐蚀性小:对不锈钢基本没有腐蚀性(对铝铜等金属有轻微腐蚀性);
2.3.5 价格低廉:原料仅为自来水和食盐,使用成本比其它常规消毒剂低。
3 使用酸化水在外科手消毒中的效果观察
3.1 材料
应用的中科浩宇NEOW-1000型机器制备新鲜的酸化水。
3.2 方法
按国家卫生部《消毒技术规范要求》检测,用棉拭子法采样。结果判断标准:根据国家标准GB15982-1995《医院消毒卫生标准》,外科手消毒后≤5cfu/cm2,且不检测出致病菌为合格。
医务人员分别用上诉两种方法进行外科手消毒后进行采样,采样后接种于营养琼脂平皿中,置37摄氏度恒温孵箱,培养48小时。
3.3 结果
酸化水法和传统方法均≤5 cfu/cm2,无致病菌生长,符合消毒规范标准。
4 讨论
医院感染多为接触性传播,主要通过侵入性操作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手移位导致感染。医务人员的卫生洗手消毒在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传播中,是简易、有效的措施[2]。医务人员每天在医疗行为前后需要频繁洗手,一方面带来消毒剂的耗费,另一方面也导致皮肤的损害和环境的污染。
但以酸化水作为洗手消毒液,即可有效的避免上述情况。酸化水制作简单,只要有水、食盐和电,即可简便、安全地制造,且酸化水排入下水道后还原为自来水, 降低了医院污水处理成本[3]。另外酸化水手消毒缩短了外科手消毒的整体时间,使外科医生在急诊抢救中能更快地投入到手术抢救工作中。
总之,经过初步观察研究,我们认为酸化水可用于外科洗手消毒,尤其是院内卫生洗手消毒。它对环境无污染、对人体无毒性,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,但使用中须注意避免干扰因素,其滞留消毒效应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。
系
我
们